抗战时期第57航空站后山湾停机库
发布于,m88娱乐 2011-04-08 | 3105个读者 | 0个评论
明升88, 近日,州城后山湾叶挺路改扩建工程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机机库遗址。机库位于后山湾两山之间,面积约500平方米。由于曾建民居和年代久远的缘故,只能从地面硬化设施上判断出是当年的机库。
近日,州城后山湾叶挺路改扩建工程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机机库遗址。机库位于后山湾两山之间,面积约500平方米。由于曾建民居和年代久远的缘故,只能从地面硬化设施上判断出是当年的机库,其它标志基本消失。
曾在民国时期任湖北省政府秘书兼新闻室主任、今年89岁的王炎森老人是恩施抗战的目击者。他说,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有两个机库,后山湾机库是其中之一,它们在抗日战争时期都起到过重大作用:战机降落原恩施机场后,便进入机库,一是维修保养,二是便于隐蔽。
笔者依据史料,整理出了抗战时期的恩施机场及后山湾停机库的相关情况。
1933年冬,国民党南昌“湘鄂赣三省边防剿总司令部”命令,修建恩施飞机场。飞机场选址在原清军绿旗营位于恩施城北郊临清江西岸的校场坝,同时征用恩施大山顶地主王百万位于小渡船临清江西岸的稻田百余亩,征调兵役民工8千余人,建成机场南北长550米,东西宽175米,总面积159亩,被定名为“第九飞行场”。
1935年,国民党“湘鄂川黔四省边区绥靖主任”徐源泉奉命修建来凤飞机场,征调四川省民工3万余人,于同年6月14日动工,至9月27日竣工。
1938年7月20日,重庆航空委员会命令,将恩施的第九飞行场改名为“空军第57航空站”,首任站长周秉贞,继任张远北、梁寿章、何启人、黄志刚、王温普、王特、王昆等。
是年,恩施飞机场扩建,建成机场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20米,总面积385亩,同时在汉鱼公路(今209国道)后山湾路口前进100米处和200米处各建一个停机库,前者为1号机库,后者为2号机库。两个机库均位于汉鱼公路右侧,即公路北面。1号机库前端宽35米,后端宽25米,进深60米。机库三面环山,后山高95米,两侧山高50至60米,隐蔽性极强。1号机库两边各分布两个防空洞,洞口高1.5至1.8米,宽1.2至1.3米。2号机库比1号机库略窄,隐蔽性更强。
为加强空中防御和打击力量,重庆航空委员会将来凤飞机场定名为“空军第32航空站”,为恩施第57航空站的辅助站,该站长先由57站站长兼任,1941年以后为专任,至1945年,第32航空站驻有空军第四大队的一个分队,分队由美军派上尉施统白(音译)任司令官。
1941年,重庆航空委员会命令,修建中美空军营房,选址恩施城北郊小渡船(今恩施市水电设备厂院内),征调百余工匠,为时1年零3个月完工。
抗战时期在恩施飞机场起降的飞机有P—40、P—51、G—46、伊尔—14、D—38等型,美国B—25型大型运输机运载抗战物资多次在此起降,在中日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战役中,第57和第32航空站协同地面部队作战,予日军重大打击。由于后山湾两个机库地处狭窄的山沟中,树丛掩护,多架次飞机和战略物资避免了日军的轰炸,两个机库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山湾沿线的老人们至今仍称后山湾路口为“飞机壕”。 (赵明权 张智宗 温锋)
对本篇文章打分